如梦令古诗词题库(如梦令诗词鉴赏题)

《如梦令》—李清照赏析此词是记游赏之作,写了酒醉、花美,清新别致。“常记”两句起笔平淡,自然和谐,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。“常记”明确表示追述,地点在“溪亭”,时间是“日暮”,作者饮宴以后,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。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”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,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;晚上又饮了一些酒,睡的很沉,直到早
  

  《如梦令》—李清照赏析

  

 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,写了酒醉、花美,清新别致。“常记”两句起笔平淡,自然和谐,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。“常记”明确表示追述,地点在“溪亭”,时间是“日暮”,作者饮宴以后,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。

  

  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”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,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;晚上又饮了一些酒,睡的很沉,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。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、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。“雨疏风骤”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,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,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。“浓睡不消残酒”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,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,一副慵懒的模样,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,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,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。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,后者写室内,转折的巧妙恰当,灵动自然。

  

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,只选取了几个片断,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,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,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,沉醉不归。正所谓“少年情怀自是得”,这首诗不事雕琢,富有一种自然之美。

  

  《如梦令》写的是夏季的景物,从“藕花”可以看出来“藕花”指的是荷花。

  

  如梦令有两首,不知道你说的是那首?如果是昨夜雨疏风骤这首的话是描写雨后花残,亦兼有惜春之情的。

  

  这个是以前初一教材里面的,是以前老版的人教版教材,现在的初一里面应该没有这篇词了,估计变成必背古诗词了。

  

  李清照

  

  简介:

  

  李清照,1084年3月13日—1155年,汉族,别名李易安,号易安居士,丈夫赵明诚,所处年代北宋→南宋,宋齐州章丘(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)人,居济南,出生于书香门第,早期生活优裕,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。宋代女词人,婉约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

  

  作品:

  

  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、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、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、《夏日绝句》、《武陵春·春晚》、《凤凰台上忆吹萧》、《点绛唇·蹴罢秋千》、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等等。

  

  等等。

  

  ①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

  

  ——宋·李清照

  

  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
  

  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
  

  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
  

  ②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

  

  ——宋·李清照

  

  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

  

  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

  

  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
  

  如梦令

  

  [明]李梦阳

  

  不信园林春早,一夜遍生芳草。说与小童知:“池上落红休扫。”休扫,休扫,花外斜阳更好。

  

 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李梦阳。李梦阳是明代前七子的代表人物,主张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,在当时影响广大。但是他的这首《如梦令》风格却清雅有致,十分闲适,让人读来觉得诗意十足。

  

  这首词写了春天园林中的景色,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溢于言表,让人觉得很有生活趣味。全词分为三层,一层一转,又层层相关,真是不得不佩服李梦阳的细腻情感。

  

  李清照《如梦令》赏析: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”。词的开篇,用了“常记”二字,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,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,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。

如梦令古诗词题库(如梦令诗词鉴赏题)

  

  如梦令又被称作《忆仙姿》、《宴桃园》、《无梦令》,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,五仄韵,一叠韵,上去通押。

  

  词牌格式(仄)仄(仄)平平仄,(仄)仄(仄)平平仄。(仄)仄仄平平,(仄)仄(仄)平平仄。平仄,平仄(叠句),(仄)仄(仄)平平仄。如梦令是乐曲名字.如;象什么什么。

  

  《如梦令》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“才女”地位之作,轰动朝野。传闻就是这首词,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,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。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《懒起》诗意。韩诗曰:“昨夜三更雨,临明一阵寒。海棠花在否?侧卧卷帘看。”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,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。

  

  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”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,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;晚上又饮了一些酒,睡的很沉,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。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、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。“雨疏风骤”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,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,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。“浓睡不消残酒”则写出了人物此刻的状态,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,一副慵懒的模样,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,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,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。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,后者写室内,转折的巧妙恰当,灵动自然。

  

 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,主人公心中十分想明白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,令人不忍应对,所以急急地向“卷帘人”询问。一个“试”字,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,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。“试”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明白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。孰料,“卷帘人”“却道海棠依旧”,这让她出乎意料,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,但自我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,所以“卷帘人”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。“海棠依旧”从后面应和了前面“问”的资料,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。“却”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,还隐隐道出了“卷帘人”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,这两者之间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比较,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“卷帘人”粗疏淡漠之间的比较。词至此,又叠进一层,意境又开一界。

  

  1.《如梦令》作者为宋代的李清照,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,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。这是出自李清照之手的如梦令。此首小令,为作者年轻时词作。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,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,豪放潇洒的风姿,活泼开朗的性格。

  

  2.《如梦令》

  

  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

  

  试问卷帘人,却道“海棠依旧。

  

  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
  

  3.开头两句,写沉醉兴奋之情.接着写“兴尽”归家,又“误入”荷塘深处,别有天地,更令人流连忘返。最后一句,纯洁天真,言尽而意不尽。“常记”两句起笔平淡,自然和谐,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。

相关推荐

推荐内容

右2广告
右3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