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的宗旨和理念是什么?

第一:爱惜、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。道教戒律中,始终把“戒杀生”作为主要大戒。因为道教认为一切血性之物,皆有灵性,即有道性爱惜人的生命,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。其戒律告诫人们:人是自我的主宰,遵守道教戒律,积善修行,才能得道长生保命。第二:道教主张性命双修,即除了“开悟见性”,还需贵命养气,讲究出入世间的逍遥,故道家称人身为“宝”,所谓“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”。這一思想
  

  第一:爱惜、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。道教戒律中,始终把“戒杀生”作为主要大戒。因为道教认为一切血性之物,皆有灵性,即有道性;爱惜人的生命,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。其戒律告诫人们:人是自我的主宰,遵守道教戒律,积善修行,才能得道长生保命。

道教的宗旨和理念是什么?

  

  第二:道教主张性命双修,即除了“开悟见性”,还需贵命养气,讲究出入世间的逍遥,故道家称人身为“宝”,所谓“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”。這一思想基本貫串了道教歷史的發展脈絡。在道教的思想體系中,「道」是信仰的核心,「德」是修道的根本,兩者互為體用。天人合一是修道者的基本境界,追求人與宇宙、人與自然、人與社會的完美和諧。社會和諧正是源於這一思想的智慧結晶,和諧社會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,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。大到整個世界的國與國之間和平與友誼,小到人與人之間互愛與互助乃至家庭內部的和睦與團結,這就是道教價值的現代意義。

  

  第三:道教的主旨就是尊重自然,重视生命;和平和谐,齐同慈爱;道德为宗,济世利人。反对破坏环境,反对战争;主张世界不同种族,不同民族,不同信仰的人和谐共处;

  

  第四:《道德經》主張人應效法自然,清靜無為,以達到長治久安,長生久視的目的,是為道教徒修持奉行的中心思想,故被尊為道教聖典。

  

  《道德經》的旨要在於「自然、清靜、無為」,經文的思想涵括百家,內容無所不包,當中敘述到道家的宇宙觀、社會政治思想及個人修身處世之道等。經文探究了天地萬物的本源,以及宇宙最高的法則──就是「道」,由此而闡明修身治國的道理。

  

  道教养生理念的理论基础——尊生贵生生道合一道教是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。在道教看来,人的生命最为可贵。因此,人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目标,就是努力养护自己的生命。道教对生命价值的珍视,融会于道祖老子观生、修生、存生、保生、贵生、爱生的思想理念中:观生即,就是考察人对生命的认识是否与道相一致;修生即修道,就是通常所说的性命双修;存生,就是把生命与道融为一体;保生,就是保护好已有的与道相通的生命;贵生,就是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;爱生,就是热爱生命,与道同享。道教养生理念的根本原则——归根复命法乎自然在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中,老子提出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也就是说,天地人乃至万物,皆须法道,而道又法自然。养生当然不例外,也应以道为法,以自然为法。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二章指出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按照老子的观点,万物的产生是因为道不断向前发展的结果。而万物在发展过程中,又逐渐远离了道。因此要认识道、实践道,就要循着道向前发展的方向反向而行,才能接近道、回归道。这就是老子归根复命的哲学主张: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,凶。(第十六章)毫无疑问,万物归根复命的结果,就是回复到万物最初的原始状态,也就是自然的状态。老子的养生理念,正是依据“归根复命、法乎自然”这一根本原则展开的。他强调,人们对身体的炼养,必须要遵循自然之道,与自然环境相融合。具体来讲,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体道含德,养性统领养生;清静无为,清心怡养性情;知止自足,生活效法自然;守一处柔,锻炼合乎规律;居下不争,谦和对待亲朋。这些原则表明,道教养生是以自然之道为本道教教义与信仰宗旨

  

  以道为最高信仰。道教奉老子为道祖太上老君,道是宇宙万化之本源,宇宙万物皆由道化生。《道德经》中说: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」。《玄纲论》亦说:「道者,虚无之系,造化之根,神明之本,天地之元」。道,清静淳朴,无为无私,主宰万物而不自恃,任物之自然本性。道是最完美、最高尚的品德。社会人士把品德高尚的人称「有道之士」就是对道的敬仰。道教奉《道德经》为祖经。道教的教义思想、修持理论、养生之学、崇尚自然、清静无为、寡欲不争、慈俭济人、深根固蒂、长生久视、返朴归真等等无不由《道德经》而发。故道教以道为信仰核心,进行修道来完善自我和兼善他人。

相关推荐

推荐内容

右2广告
右3广告